台灣運動產業的趨勢與機會(中)
今年東京奧運因為台灣選手奪牌成績優異,很多人在檢視過去幾年台灣政府對於體育的支持到底如何?畢竟一個國家的政府對於運動的扶植程度,直接影響運動產業的整體發展,像是運動員的質與量,全民的運動風氣等。從下方三張來自教育部體育署的官方資料圖表可以看見一些趨勢,首先第一張圖可以看見的是自民國101年起,不論是中央或地方政府在體育及運動經費的編列整體趨勢是逐年遞增,地方政府則在民國107年預算驟降後也是逐步調升。接著看第二張圖可以看出直轄市的預算是遠遠高過其他縣市預算,而這就如前面的論點會直接反應在運動員的質與量上,剛結束的民國110年全運會金牌數最多的是台北市(金牌數84面)、新北市次之(金牌數81面),直轄市六都之中最少的台南市也有25面金牌,相較於其他縣市金牌數大多10面以下,再回頭比較經費圖表可以知道直轄市的運動經費是遠高於其他地方政府,這不只是在運動員訓練經費等影響,對於像是國民運動中心的興建或是居民運動設施等都會有直接的影響。體育運動經費的遞增不代表真正的政府重視運動產業,還要看運動經費在整體預算規劃的佔比,因此我再補上第三張圖,可以看見佔整體預算比例也是自民國101年後就逐年遞增,但是還是佔整體預算中非常非常小的比例,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看看其他預算在政府總預算的佔比。根據政府公開資料,民國108 年度總預算各項政事別支出以社會福利支出編列 4,922 億 元,占 24.3%,居首位;教育科學文化支出編列 4,228 億元,占 20.9%, 居第 2 位;國防支出編列 3,295 億元,占 16.3%,居第 3 位;經濟發展支出編列 2,482 億元,占 12.3%,居第 4 位。這樣應該看得出來體育運動的經費佔比在整體預算中還是少之又少吧!



台灣的職業運動過去最為人所知就是中華職棒了,中華職棒歷經30多個年頭,現在已經是穩定但個人認為還有很大的突破跟成長空間,所幸過去有Lamigo劉玠廷領隊創新的管理模式,導入真正的主客場制度、啦啦隊、主題日、在地合作等,讓職棒從純粹的棒球賽轉變為許多人下班後的娛樂!一個運動項目要能夠職業化的根本絕對是一個國家的觀賽人數基底,以台灣來說,最主要觀賽的項目還是籃球和棒球,因此職業聯盟的成立不需要過多的觀賽教育,因為已經有足夠的觀賽人數去支撐,但是職業聯盟的運作絕對不是這麼容易,畢竟台灣人口相對一些大國家還是算人口基數少,因此要支撐龐大的職業賽事並不是這麼容易,尤其是在網路串流興起後,很多職業運動的轉播才是真正收入來源,入場人次倒是其次。去年黑人陳建州成立了職籃聯盟P.League+後,打破許多人眼鏡,票房收入及觀看人次都創下佳績,是不是籃球迷餓太久了我們可以繼續觀察PLG二年的情況,但可以確定的是在社群發達的年代,職業運動已經不是單純的競技跟打好球就好,周邊的商品設計、行銷規劃、異業合作、主播球評等,都會間接影響整體產業的規模,因此如何讓球迷跟球隊之間的互動頻率提升,並持續地讓球隊深植球迷生活之中,會是職業賽事永續發展的關鍵。其他像是羽球、高爾夫、自行車等職業賽事的台灣賽等,雖然對於整體運動產業的影響沒有這麼直接,但如果可以提升賽事頻率及周遭活動,也會讓更多人願意投入該項活動。近年其實在排球、女壘等項目,都慢慢的創造一定的球迷數量,但如何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有突破性的成長還有賴全民運動風氣的提升及企業投入。台灣本島的職業運動持續擴大的好處是,創造更大的周邊效應,包含行銷、媒體、設計、場務、教練、體能訓練師、運動分析師等工作機會,根據黑人在前陣子記者會所述,PLG已帶來超過300個工作機會,這就是職業運動對於運動產業的直接影響。
前段主要是說明台灣職業運動的發展,另外還有一塊是大家平時比較沒有接觸的-運動用品製造。大部分人應該有耳聞台灣的運動用品製造相當厲害,像是世界杯足球賽的球衣、球鞋、比賽用球有許多都是台灣廠商所製造,球衣主要原料供應商:遠東新、新光纖維,成衣:富順纖維、綿春紡織、旭寬企業。球鞋則大多來自中南部的廠商,包含寶成、豐泰等。另外像是籃球鞋就佔了美國58%市場,世足賽球鞋用3D軟體打造球員專屬楦頭也來自台灣廠商。這些都說明了海外的職業運動如果持續蓬勃發展,雖然對台灣人看似無直接影響,但其實間接也需要更多的運動運品相關人才,例如研發工程師、國外業務人員、行銷專才等。
職業運動的未來發展勢必會趨向⎡娛樂化⎦、⎡市場化⎦,畢竟現代人被螢幕所綁架的時間也許不變,但想要搶奪用戶眼球的產業越來越多,職業賽事的競爭者是電競業者、影集串流業者、手遊業者等,如何讓運動賽事變成越來越多人的首選透過娛樂化及市場化就是成功要素。在國外甚至是台灣長輩中,其實很多人原本不看球,是因為運彩而開始看球,因為運動博弈就是一個最好吸引觀賽的方式。從下方第一張圖可以發現從民國97年運彩剛推出時,因為開盤主力放在籃球棒球足球,加上台灣人對於足球沒有這麼大興趣,主要投注的還是棒球為主,但隨著近年越來越多項目加入投注後,以及足球賽事幾乎全年無休,賽事頻率與數量都是最多,對於愛好投注的人來說足球就變成40%以上,為所有運動佔比中最高,因此看得懂足球的人勢必越來越多,未來台灣的足球發展值得期待!而實際營收在過去三年每年皆超過400億新台幣,相對剛推出的第一年已是8倍以上的銷售量,盈餘當然也隨之提升,對於運動員培訓的預算也有直接的提升,所以運動彩券對於運動產業的挹注有絕對的幫助,不只是運動風氣的提升,對於運動員的訓練以及運動相關科系畢業者也有更多工作機會。根據政府公開資料,民國109 年度運動彩券經銷商共 1,567 人(含男性 937 人、女性 630 人),具體育運動專業知識者佔 66%,其中有許多人是運動相關科系畢業者。


備註:110年度全國運動會獎牌數參考來源 https://sport110ntpc.com/prize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