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牌及產品的行銷經驗分享
這篇要來不藏私的分享一些自己操刀的行銷經驗給大家,不論是自己的創業項目或協助客戶朋友的產品等,在這篇你可以深度了解到底如何對你的新品牌新產品新服務做行銷規劃。不是每個人在行銷預算上都是千萬百萬在跑的,平時我們容易看到的廣告產品大多數都是本身已經有一定知名度的企業,相對的在行銷預算規劃上通常都是從營收占比來規劃,因此可以針對一些高預算的電視廣告、戶外大型媒體等進行曝光,所以能見度與觸及效果都較好,自然大家會直覺認為廣告效果是好的。但這邊我主要是要分享如何透過『小預算』以及『成效導向』去執行行銷任務,比較適合一些新品牌、新產品、新服務達成最有效的行銷曝光。
第一部分是必備且一定要做的,就是調理本質。這是一個從第一天就必須開始執行,同時需要長期維護的工作。包含SEO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SEM(Search Engine Marketing)、內容行銷(Content Marketing)、社群媒體經營 (Social Media Marketing){Facebook、Instagram、Pinterest、Snapchat、Google+、Youtube}、網路流量與數據分析追蹤等工作。這些工作大多數是不需要花錢的,這邊不花錢的意思是不需要付費給廣告代理商、或是平台,如果委外或是內在人力不算在內。本質上就是透過市場中使用者所習慣使用的平台去讓他們認識我們,而這些管道你必須長期有效有品質的經營,長期下來就會有所謂的『自然流量』,可以想成是長期投資下來這些平台免費幫你帶來的『客戶』。以台灣來說,大多數人使用的搜尋引擎都是Google,其次是Yahoo ; 社群媒體則是Facebook、Instagram ; 影音平台是Youtube、Facebook ; 部落格是Pixnet、Medium等。這些平台註冊使用都不用錢,廣告才需要錢,而你需要的是長期穩定的提供優質的內容在你的載體上,這個載體就是你的每個平台。一般來說最好的是有自己的網站,而且這個網站是擁有自己的專屬網域,不是主機商提供那種網域,以這個網站為源頭去分享內容到其他的平台,同時操作這個網站的SEO、SEM,長期下來對於你的品牌曝光絕對有很大幫助,這是絕對必須做的事,因為不做等同把搜尋結果頁的位子空手讓給了你的競爭對象。
第二部分是需要短期成效,同時也可以加速第一部分長期成效的方式。包含付費廣告操作:Google關鍵字廣告、Facebook廣告操作、Apple Search AD、電子報行銷EDM操作 (Email Marketing)、影音行銷(Video Marketing)、網紅行銷(Influencer Marketing)、行動裝置行銷(Mobile Phone Advertising)、聯盟行銷(Affiliate marketing)、實體文宣、派報(DM)等。這部分的方式非常多,上述是目前較常見的工具,坊間也有很多公司提供這方面的代操服務,但通常會收取一筆依照廣告預算的代操費用。但近年包含APPLE、Facebook在內都越來越多本身提供的AI廣告投放工具,透過大數據去提供不熟悉廣告操作的業者一個機器學習的投放方式,其實如果廣告投放預算不高,用這方式也挺不錯,畢竟他們會提供的工具絕對不會比你自己操作差到哪裡去。另外像是網紅行銷也是近年相當流行,從早年找藝人,到找Youtuber,IG微網紅等,效果見仁見智,這部分端看找的對象本身粉絲的質跟量與你的受眾是否契合,也要看曝光方式的操作,而網紅行銷大體來說費用不低,但對於許多產品類型的銷售有很大的幫助,實際上關鍵還是在於預算、找到對的網紅、曝光方式等。而行動裝置行銷的工具細分下來也相當多,包含簡訊、APP推播、手機聯播網、WIFI廣告、熱點廣告等。
聯盟行銷則是適合一些電商型的業者,透過一些合作的KOL協助導流導購,再透過分潤方式達到成效,這方式在過去許多線上旅行社OTA(Online Travel Agent)、品牌電商相當常見,效果也相當好,但詳細的結構設計也必須注意,這會影響品牌本身和聯盟行銷夥伴的關係與夥伴們在推廣的力道強弱。而傳統的實體文宣大家可能覺得很老派,但實際上必須說效果還是相當好,但要注意的是坊間的派報社品質良銹不齊,發放的方式及效率要緊盯就是了。
第三部分就是加分題,若有餘力最好可以做。例如視覺設計的優化、網路社群的推廣、跨業合作、客戶訪談、問券調查等。過去曾經協助一個客戶在他的銷售淡季調整品牌以及網站本身的設計,調整完後就吸引了許多大型客戶上門。而線上型的產品服務更適合透過一些介面及功能調整,去測試使用者反應,有時候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你可能把預約按鈕位置從左上改至右下,對於點擊轉換率就會有5%以上的成長,這也是仰賴本身對於數據分析理解能力,以及技術能力。另外就是透過一些異業合作,進行資源交換,這部分若對於合作彼此雙方都有助益的話,執行起來成效就會很不錯。
這篇大致上分享一些個人在行銷規劃上的一些方式,許多細節因應不同的產業或狀況都要有不同的調整方式,而彼此間的比重也必須參考時間、預算、人力等作調配,因此僅供大家參考。若大家對於自己的品牌、產品、服務不確定如何操作,也歡迎來信或留言給我,我很樂意協助有緣的讀者,可以盡量提供一些行銷建議給你!最後還是提醒行銷的本質還是標的本身,因此先有好的標的才會吸引好的客人,這是不變的道理。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