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創業(Lean Startup)的精神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精實創業(Lean Startup)一詞,精實創業的精神我認為非常適合應用在很多地方,不僅僅是在創業這個過程上,包含在行銷、生活、工作以及提案等都適用。它所代表的意義就如英文字面上的意義所示,猶如靠在牆上的梯子,當你往上爬時會時時刻刻撇過頭往回看看目前的高度跟步伐是否安全。精實創業的精神就是這個場景,簡單說就是做好『風險控管』!
根據哈佛商業評論文章「精實創業改變全世界」一文中提到的部分:「精實創業」(lean start-up)的方法,比起精心計畫,它更重視實驗;比起直覺,它更重視消費者回饋意見;比起傳統「一開始就設計完整」的方式,更重視反覆設計。雖然這個方法出現僅數年時間,但它的概念,像是「最精簡可行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和「轉向」(pivoting)。上述這段解釋中完整的表示什麼是精實創業,接著用下面這張圖來說明假設我們要發明一輛方便快速安全的交通工具,透過精實創業精神是如何實現這個過程的。一般來說,當有了一個想法要具體實現,不論是產品或服務,做法大致上是先將想法具體化,透過完整的規劃、研究及執行把產品或服務付諸實現,所以在這張圖中就是上半部的過程,第一階段先創造出輪子,第二階段把初步架構給生產出來,再來製造出一輛堪用的轎車,最後階段為了提升速度,做出了轎跑車。

那如果同樣的我們要發明一輛方便快速安全的交通工具,用精實創業的概念是如何實現的呢?請參考上圖的下半部流程。首先以最快的時間生產出滑板車,並投入市場測試,確認滑板車這個比步行稍快的交通工具是受到市場接受的,第一階段的滑板車可能接收到的市場回饋是提升了點到點的效率,但只適合短距離,因為沒有座椅!因此在收到第一階段的回饋後,團隊進行第二階段的改良設計,因此生產出腳踏車,這個可以坐在椅子上透過踩踏轉換成前進動力的交通工具,然後再次投入市場測試,這時候使用者更喜歡這個產品了,但是出現了某些體力較差的使用者對於無法負荷爬坡的路段感到困擾,認為如果有透過其他動力轉換方式的產品出來,他們會願意付出更高價來購買使用。因此團隊又再進行研究與改良,在第三階段推出了摩托車,這個透過油電方式轉化成前進動力的交通工具,沒想到推出後大受歡迎,但依然收到了一些回饋說在下雨天使用感到困擾,如果可以有遮風避雨就更好,同時也有部分使用者反應高速下的安全性問題,因此團隊進行大量的市場研究與調查,決定做出一輛可以跑得快又安全的轎跑車!這時候就是做出最終產品,如同圖中上半部的第四階段產品。從這個過程中應該可以發現,這是一個持續進行『生產->測試->優化』的過程,透過最小可行性產品(MVP)的方式,把產品用最快的速度投入市場測試並收集反饋,再繼續調整產品以符合市場需求。
從我過去經驗來看,透過精實創業概念執行其實核心就在於減少『不切實際的幻想』以及『風險的管控』,從前面製造汽車案例可以看見,如果是直接把最終產品做出來後再推出市場,很有可能遭遇的情形是消費者不買單、有競爭者提早進入市場、不符合成本效益等問題,導致投入的時間、資金、人力等付諸流水。相對的透過精實創業概念,可以一步步透過市場測試與驗證,持續優化與改善產品,進而達到最終設定的產品,或是途中就大幅調整產品定位,藉此少走冤枉路!
但還是必須說,沒有什麼是絕對合適,精實創業的概念我認為也不適用在所有產品或服務上,又或是你本來就有足夠的資源可以一步到位,對最終產品也十分有把握,那麼直接透過完整的市場調查持續蒐集市場聲音,然後直接把產品做到理想的100%投入市場,結果也許會更好!而有些高科技產品其實也不適合用太過瑣碎的方式進行市場驗證,因為消費者要買單的可能就是最終產品,如果中間因為市場不如預期就收手,那可能就不會有一些很屌的產品出來了!但我想如果能夠理解精實創業本身的價值的話,對於行銷人在執行行銷專案、創業者在執行新想法、餐廳老闆在推出新菜單時其實都可以在心中抱持著『精實創業』的靈魂去推動新想法!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