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開店者的生存之道
過去兩個半月因為疫情關係,想必非常多的店家苦不堪言,尤其是需要穩定來客數的咖啡店、熱炒店、酒吧、洗衣店等店面。昨晚看到PTT上說建宏牛肉麵收攤,實在是有點震驚,以前學生時期每次去吃都覺得生意很好,實在不大容易想像會有收攤的ㄧ天!但許多生意好的名店當遇到這種外在的結構性變化很多時候真的是無法支撐。很多老闆私下詢問我,關於疫情這樣下去對生意的影響會持續多久,甚至猶豫到底要不要乾脆把店給收了,但會做老闆的大多都滿有責任感,對於經營許久的客人以及員工通常都會感到捨不得放不下,這是許多店家老闆的寫照。但其實在疫情期間大家都面對這個惡劣的狀況時,反而更可以凸顯體質的好壞,在市場狀況很好時,很難去區分優劣,但當海水退時就可以看見到底是誰沒穿褲子!
1.檢視資金狀況
開店老闆應該都清楚每間店的規模大小不同,規模大又生意好的代表的是每月收入高,但相對的支出也高。遭遇這種無法預估的疫情爆發,導致收入驟降,然而支出無法同比例驟降時,就會產生負向現金流,假設你瞬間少了80%的月收入,但你依然要支付店租、員工薪水,這時候關鍵就是你手頭的資金能夠支撐這間店的負現金流多久?通常規模越大每月的收支越高,相對的在收入緊縮時,支出的壓力相對規模小的店家就會比較大,同樣的關店的機會成本也會越高(因為你在過去投入的裝潢成本、人事成本、累積的商譽、獲客成本也更高)。這時候是檢視你的資金水位、營收狀況、財務管理狀況等好時候,也更可以分析是否有穩定獲利的本錢,如果在疫情爆發前是持續獲利狀態,因為疫情導致持續虧損,那可以評估這段時間要再持續燒多少錢,再決定如何透過政府提供的紓困貸款或是其他借貸方式度過虧損期。
2.趁勢創造未來的競爭優勢
在疫情期間會發現很多原本不願意加入外送平台的餐廳紛紛加入、也有店面直接暫停營業進行整新裝修、有的店家像是美髮業者會讓旗下員工趁機進修,這些都是透過大家都不好的狀態時,趁機整備,儲備你重新進入市場後的能量。有些店家可能因為瞬間進入虧損狀態,就汲汲營營想辦法擠出更大的營收,但在這種大家都必須面對的大環境影響下,乾脆調整腳步,去思考過去生意忙碌時無法做的事情,例如研發新的菜色、整修店面、職員訓練、模式調整、價格調整等其實都是很適合在這個時期進行,因為當大家都收入不佳時,你的競爭者可能在想辦法掙錢,但你在想辦法在大家兵荒馬亂後,掙更多的錢。
3.數位化經營思維
隨著消費者對於網路評價的依賴度越來越高,對外送平台的需求越來越大,意味著台灣人對於到店消費這現象逐漸有些變化。因為疫情導致大家外出減少,因為娛樂變多大家寧可花錢也懶惰排隊了,因為可選擇的對象變多店家越來越競爭,因為搜尋評價越來越容易店家的服務品質更顯重要。諸如此類現象都代表著在後疫情時代,你必須正視你的店是否已經在數位化經營的道路上,又或是是否已經準備走向數位化經營。數位化經營不是開一個臉書粉專或是加入Ubereats、Foodpanda等外送平台就意味數位化經營,而是從頭到尾是不是做好數位化經營的完整規劃。舉例來說也許你的店面有Google商家,但你是否有固定去看顧客給你的評價,並且好好的了解客人反應的正反評價,並且進行改善調整,在網路時代,任何一則評價都可能對你的店面帶來巨大的影響。數位化經營的真諦在於妥善的運用眾多的數位工具進行店面的曝光、創造與客人互動的管道、蒐集市場的聲音、持續優化與改善內部管理、藉由網路與實體的整合創造更大的價值。這才是數位化經營的思維。
順勢而為!當疫情導致大環境不佳時,如何順勢而為,做好更著風險控管與準備,先避免下一次的衝擊來襲時做好準備,又或是找出可以創造更大價值的方式,這是身為一名開店者在這競爭的環境中必須時時刻刻思考的。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