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新竹攻城獅的行銷
上週末在位於竹北的新竹縣立體育館,連續兩天迎來了滿場的球迷進場觀看新竹攻城獅的第一場球賽(上層為免費取票),同時也是P.League+的首次亮相。客觀來說,在今年全球受到疫情影響,許多娛樂、休閒都被迫暫緩的同時,包含對於台灣籃球迷每年夏天的最重要賽事-瓊斯盃,也被迫停賽,這週末的雖只是熱身賽,但對於籃球迷或是運動迷而言,這是一個充滿新鮮感、期待感的報復性看球體驗,可以說是一個成功的週末籃球盛宴。在這篇文章主要是從P.League+宣布成立至今,唯一新成立的球隊-新竹攻城獅這段時間的一些行銷策略與操作觀點分享。

深耕在地 – 成為新竹第一個在地職業球隊
放眼全球的職業運動賽事,幾乎沒有不以屬地主義出發的,尤其是許多歷史悠久的球隊。過去因為台灣職業運動不發達,加上土地面積不大、營運成本考量等因素,大多沒有太重視屬地主義。一直到中職的Lamigo,從高雄遷到桃園後,開始深耕桃園市場,桃園在Lamigo進駐前同樣沒有任何職業球隊進駐過,因此在一步步深耕與經營下,週末賽事破萬已是常態。套用在新竹地區,過去皆無職業球隊深耕在此,筆者身為半個新竹人,了解新竹對於許多在地人而言,是個休閒娛樂極度缺乏的地區,因此攻城獅選擇在新竹發跡,是個非常好的選擇。從成立開始,與在地政府單位、廠商、學校、社區等互動交流,可以看得出這支球隊深耕新竹的決心,甚至是和新竹高商合拍的微電影,以及陸續到竹東高中、新竹高中的學生交流活動,都是深耕在地人最棒的方式,接下來就是看攻城獅如何玩出更多在地經營的方法了!
社群經營 – 透過Instagram拉近與球迷的距離
攻城獅絕對是我長期觀察海內外運動球團經營社群中,在台灣排第一名的!首先基本的Facebook、Instagram、Youtube都有同步發佈資訊外,小編們對於文案、圖片、影音、Hashtag、球員標記、球迷互動、限時動態、分享等,幾乎都玩得淋漓盡致,並且Instagram的發文頻率會讓追蹤者陷入一天沒有看到攻城獅小編發佈新消息就有種怪怪的感受,這是行銷團隊及小編們的努力成果,因此剛成軍不久,卻已有2.6萬追蹤者,從互動率也可以看得出來Instagram的經營確實相當成功。同時也使用了聊天機器人新創團隊Botbonnie的Facebook粉絲專頁聊天機器人功能,讓球迷可以第一手掌握最新消息。
社群媒體追蹤人數 | Youtube | ||
新竹攻城獅 | 2.6萬 | 2.1萬 | 1.49萬 |
桃園領航猿 | 0.4萬 | 0.4萬 | 無 |
富邦勇士 | 3.1萬 | 10.7萬 | 0.61萬 |
寶島夢想家 | 3.4萬 | 5.3萬 | 0.22萬 |
P.LEAGUE+ | 2,8萬 | 2.6萬 | 2.93萬 |


周邊商品 – 設計為首
過去到現場看MLB、NBA、NFL等,最愛的就是逛Team Shop,就算不支持那個球隊,一旦看到滿滿的球隊商品,對於運動迷而言,完全是一種視覺上的滿足,心裡都會有種能夠把所有商品帶回家有多好的想法,其實這在於對於該項運動的支持,以及有種到球場就是要帶個象徵性的實物回家的心理感受,因此很多時候球衣、球帽都會是最暢銷的商品。當然如果球隊中有球星,例如攻城獅的高國豪,他的周邊商品一定又會更趨動球迷的購物慾。但是周邊商品的前提都要在於商品的設計美感,像是攻城師用了台灣球隊過去少用的紫色作為主色調,這是一個近年許多海外職業球隊熱愛使用的顏色,它象徵著專注、新潮、神秘,像是大家熟悉的湖人紫金大軍、英超熱刺等,都使用紫色作為主色調。周邊賣得好,對球隊最大加分就在於如果越來越多球迷穿著T-shirt走在路上,也是在為球隊形象與知名度做免費的曝光,因此設計到讓球迷願意穿出門上班,是最重要的事。

媒體聚焦 – 用微電影讓大家認識攻城獅
攻城獅剛出現在大家面前時,除了隊名具有高度話題性外,透過微電影形式將籃球結合了新竹在地文化,我認為影片實際上要傳達的意義也許不是這麼重要,重要的是透過微電影形式,宣示這支球隊要認真行銷的決心,畢竟過去SBL最為人詬病的就是行銷不佳,但我們知道的是在數位媒體與電視媒體黃金交叉的時刻,如何透過球隊的自媒體去創造流量是最重要的事情,這一點攻城獅利用了微電影向大家開啟了第一槍!而第一次的熱身賽中,賽後的媒體邀訪更是過去SBL少見的模式,因為在過去電視轉播中,甚至是台灣運動賽事除了一些季後賽、國際賽等,很少會有賽後的媒體邀訪,但是媒體邀訪其實對於球迷、媒體朋友進一步了解球員、教練、制服組對於賽事的解讀有很大幫助,如果善於創造話題的受訪者,更是有機會讓賽後的球迷討論中再掀起一次高潮。因此整體來說,攻城獅透過社群媒體、傳統媒體的交互運用,快速的讓台灣籃球迷耳目一新。
影片來源:新竹攻城獅官方Youtube
創造話題 – 先把勝負擺一旁
『職業運動本來就是一場秀』,這句話我想大家應該時常聽到,在過去台灣的運動賽事總是講求勝負,話說有哪個球迷不在乎勝負,但是如何提供更多勝負以外的話題吸引大家目光,對於一個職業球隊而言,也許更重要。從一開始的隊名創造,利用新竹科學園區工程師形象,這個令人會之一笑的隊名,到啦啦隊名稱『慕獅女孩』,客隊休息區的獅子口門面設計,都可以觀察到這支球隊在Kenny帶領下的創意,創意始終可以創造話題。職業球隊的根本當然在於球員,從一開始被大家稱為『雜魚球隊』,到高國豪、田浩球衣賣翻,新竹球王成力煥成為球隊老大哥帶領全員喊聲,都是在創造話題,吸引球迷們的目光,這些不得不說攻城獅做得比許多老牌球隊不論是棒球籃球都好太多,球星的營造是台灣職業球隊需要的。


近期留言